一、数据流通场景和安全治理挑战
电力行业领域探索多种数据流通模式,释放企业用电数据价值,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联合地方数据管理部门、银行开展“电费贷”业务,实现电力数据跨主体安全共享和流通利用。
场景中的业务流程为,中小微企业通过地方政务服务平台向银行申请贷款并授权其使用用电数据。银行依授权向电网公司申请获取企业用电数据。电网公司结合过往业务数据和风险评估模型,向银行提供经加工脱敏的企业用电融资风险评估特征数据。银行在贷款审批业务完结后及时销毁企业用电数据。
场景中的安全治理挑战为,“多主体”间数据流通导致各方权责边界模糊;存在数据过度收集与违规二次利用风险;数据链路长、全过程安全风险隐匿性高,数据在多主体间流转存在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可追溯性等难以保障的问题。
二、安全治理措施
(一)通过明权责和定标准保障数据不出域。地方数据管理部门组织签订数据共享协议,明确电网公司数据供给、银行数据使用的互通标准、防护标准,约定各自权责范围,清晰界定权责边界。电网公司坚持“原始数据不出域”原则,去除企业标识及用电细节,保留企业用电明细数据的融资风险评估特征,以在线数据接口形式提供深度加工脱敏数据。银行遵循“用户授权方可用,用一次查一次”原则,针对特定企业完成单次融资风险评估。
(二)通过强化身份鉴权和加密传输实现全路径安全防护。基于电网公司全路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运用基于零信任的动态多因子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技术核验银行身份及确认用户授权情况;以端到端加密传输,防范数据泄露和篡改风险;同步建立全路径监测机制,实时在线监测数据请求及数据流转情况。
(三)通过建立应急机制和常态化监督保障安全事件协同处置。数据流通各主体联合制定跨主体数据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各主体快速联动响应,及时互通上报。电网公司按协议落实供数及安全技术保障,银行按协议承担使用数据、删除数据等方面安全合规责任,全程保留操作记录。地方数据管理部门按协议参加事件处置并监督事件处置过程,会同各方做好全流程管理。
三、典型意义和安全治理成效
案例通过“指标化加工+场景化供给”模式,建立了电力数据跨主体“供给—传输—使用—销毁”闭环,构建了“技术控险+制度定责+监督闭环”的治理框架,为电力数据跨主体安全流通利用提供实践参考。案例中“电费贷”业务已服务超过1.6万家中小微企业,累计通过的审批贷款超过16亿元;通过全路径安全风险监测大幅降低了数据泄露或篡改风险,每年为电网公司减少潜在经济损失。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